宮殿導覽>祀神篇 - 主/副祀神> 主祀神 玉皇上帝

  
宜蘭美食餐廳

慶雲宮主祀玉皇上帝,其開基神尊三尊,信徒稱之為「天公大帝」,「大天公」騎麒麟,「二天公」騎白馬,「三天公」騎青獅,此三尊神尊現安奉於正殿神龕。迨清道光年間創建天公廟,其鎮殿神尊為黧面,因有「黑面天公」之稱,此即神威顯赫、聲聞全臺之「大里天公」,現安奉於凌霄寶殿。

  慶雲宮之正殿,左龕主祀水仙尊王,右龕主祀福德正神。聖母殿主祀天上聖母,左右龕所祀與正殿同;太歲神位安奉於聖母殿。凌霄寶殿之玉皇殿,左龕主祀南斗星君,右龕主祀北斗星君;玉皇殿又陪祀以三官大帝、三恩主 ( 關聖帝 君、孚佑帝君、 司命真 君 ) 、太 陽星 君、太陰星君、五穀先帝、中壇元帥等。而托塔天王、二郎神二鎮廟神將,除矗立於凌霄寶殿之鐘鼓樓閣上,又與王靈官、馬靈官鎮守於玉皇殿內;至千里眼、順風耳,則陪侍天上聖母,分立於聖母神尊前之左右。

       

  本篇之志祀神,以玉皇上帝為主祀神,以天上聖母為副祀神,以水仙尊王、福德正神、南斗星君、北斗星君、太歲為從祀神;而三官大帝、三恩主、太 陽星 君、太陰星君、五穀先帝、中壇元帥,則以之為陪祀神。至鎮廟天神托塔天王、二郎神,護法天將王靈官、馬靈官,天上聖母之侍神千里眼、順風耳,統歸為護衛神。慶雲宮乃全臺重要之玉皇神殿,茲志主祀神玉皇上帝,因特詳述其信仰之起源、演化、神格、祀儀、神像與神廟;至副祀神、從祀神、陪祀神、護衛神,則各立一聖紀,以明信仰之所自焉。

 

黑面天公 三天公  大天公  二天公

★ 玉皇上帝

  玉皇上帝,即歷代帝王所祀之「昊天上帝」、民間所崇拜之「天公」。尊號: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帝、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、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、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;簡稱:玉皇、玉帝、天帝、上帝。民間俗稱:天公祖、天公伯;通稱:天公。

  玉皇上帝係道教之尊神,乃「三清」所化法身之太極界第一大神,為總執天道之神,總管三界、十方、四生、六道。中國民間尊之為最高神,管轄一切天神、地祇、人鬼;並授命天子,統轄人間。臺灣俗信,視「天公」為操縱人間禍福吉凶之主宰,掌握世間萬物生長、保育與賞罰之大權,乃至高無上之天神。

上帝崇拜

玉皇上帝之信仰,肇源於上古殷商時代之「上帝」崇拜。

初民時代,先民對賴以生存之「自然」,以其既能提供人類生活所需之一切資鴻,亦能予以人類諸多不可測之威脅與傷害,因之產生既敬且畏之心理,從而認為每一自然物必各具神靈而崇拜之。先民藉自然神之崇拜,試圖認識自然、解釋自然,進而與自然溝通。

「天似穹廬,籠罩四野」。先民對籠罩大地之無垠藍天,既無法以意識作實體之掌握,乃益增敬畏之心,因之對天體之崇拜,較諸對其他自然神祇更為虔敬。而先民又觀察出千變萬化之自然現象,實各具有規律性,於是咸信蒼茫空間必有一大神存在,以支配天上其他諸神。此一大神,殷人稱之為「帝」,或名「上帝」。

殷人視「上帝」為至上神,乃管理自然與世間之主宰。殷人咸認上帝除支配日、月、星辰、風、雨等一切自然現象,亦能影響人世間之禍福,注定人類之壽夭、生死,更能決定戰爭之勝負與謀事之成敗、吉凶。周代對上帝之稱呼,除沿用殷人之「帝」名,又稱之為「天」,或合稱「天帝」,而有「皇天上帝」、「昊天上帝」之稱謂。周人視「天」為最高神,並賦予政治倫理與社會功能,成為具體之崇祀對象。

圜丘祭天

  古人對「天」之崇拜,具體表現於帝王之「圜丘祭天」, 《史記.封禪書》謂:自古受命帝王無不封禪 。相傳黃帝時已有「雍畤」 ( 雍州祭天處所 ) ,舜帝以隆之帝王皆行「封禪」 ( 於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謂「封」:於泰山下小山祭地謂「禪」 ) 。殷人之祭祀「上帝」,則有殷墟卜辭之記錄。西周更有天子南郊祭祀「天帝」之禮,視為國家最重要之祀典。

  周代之祭天,每年冬至日於都城南郊圜兵舉行 ( 圜丘即圓丘,乃體現「天圓地方」觀念之象徵性建物 ) ;所祀神名「昊天上帝」,兼祀「三望」 ( 日、月、星 ) ,配祀王室祖考;主祀者為周天子;祭天之法,為「燔柴於泰壇」 ( 孔穎達謂:『以天之高,故燔柴於壇』 ) 。周代祭天之禮,經漢代採行後,成為定制,其後歷代帝王皆循舊例,於都城南郊建圜丘以祭天,今北京南城之「天壇」,即明、清兩代皇帝祭天之所。

  圜丘祭天,肇源於先民之「上帝」崇拜。歷代帝王假「君權天授」之說,自視為「天」之「子」,承「天」命以臨萬民,代治「天」下。故於每年冬至於都城南郊祭天,並配祀先祖,以示其畏天、敬天,且不忘本。歷代帝王固假祭天以教民報德,然圜丘祭天得以遵行二千年,亦足徵中國人「畏天敬祖」思想之深化,民既畏「天」,君乃敬「天」。

玉皇神號

東漢末年道教創立後,將庶民傳統之「天帝」崇拜,納入其神祇體系。南北朝時名天帝為「玉皇道君」;唐代以後,又合帝王郊祭之「昊天上帝」為一,而有「昊天玉皇上帝」之神號。

「玉皇」之名,始見於南朝齊梁時陶弘景所著之 《真誥》,《真誥》第十四卷中,有「拜謁天帝玉皇之法」之篇目 。時天帝玉皇,陶弘景所編之 《真靈位業圖》,名之曰「玉皇道君」,其神格序列於第一層玉清三元宮右位第十一 。唐代李淵稱帝後,假托其為「太上老君」之後裔,道教因之而大盛,詩人每有歌詠「玉皇」、「玉帝」之篇章。唐人所描述之「玉皇」或「玉帝」,一如人世間之帝王。時唐室與道教,雖獨尊「太上老君」,然庶民心目中之「玉皇」或「玉帝」,乃天庭之皇帝,為至高無上之尊神。

唐代中葉以後,「玉皇」之崇拜漸盛。迄唐末五代初,杜光庭 《道門科範大全集》等道書出,已有「昊天玉皇上帝」之神號,時道教已將帝王所祀之「昊天上帝」,與庶民所崇拜之「玉皇」 ( 或「玉帝」 ) 合而為一 。北宋真宗時,塑「玉皇」神像,上尊號曰:「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」,是以又有「玉皇大帝」之稱。迨宋徽宗時,再上玉皇尊號曰:「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」,至是,道書所稱之「昊天玉皇上帝」,又得官方之封諡。此後,「玉皇大帝」、「玉皇上帝」之名,遂為道教通行之神號。

玉皇本行

玉皇上帝之崇拜,唐代已見盛行。至北宋時,經真宗、徽宗兩朝之極力推崇,南宋時遂有道書 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經》 ( 簡稱《玉皇經》 ) 之問世,詳述玉帝之來歷 、神通與功德。 《玉皇經》述玉帝之出身,略謂:

「太上道君」奉「元始天尊」命,送子予「光嚴妙樂國」國王淨德,於丙午歲 正月九日 午時誕生于王宮 。王子幼而敏慧,長而慈仁;繼位後捨其國,於普明香巖山中修道。歷八百劫,功成超度;經八百劫,行藥治病,拯救眾生;又歷八百劫,廣行方便,演說靈草,敷揚神功,助國救人,自幽及顯;再歷八百劫,忍辱捨己血肉,亡身殞命。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,始證「金仙」,號曰「清淨自然覺王如來」,教諸菩薩頓悟大乘正宗,漸入虛無妙道。如是修行,又經億劫,始證「玉帝」。

  道教創興以前,庶民所崇拜之「天帝」,本是自然神。道教創興以後,民間始賦予「天帝」以人格。然唐宋以前,道教所奉之「天」神,其名稱既不一 ( 《真靈位業圖》有「玉皇道君」、「高上玉帝」二神 ) ,其指謂亦有別 ( 或指「東王公」,或指「元始天尊」 ) 。迨唐代玉皇崇拜漸興,至宋代因帝王之尊崇而大盛,不僅神號固定為「玉皇大帝」與「玉皇上帝」,南宋時更有 《玉皇經》之造述,為之神化,賦予正統地位 。 《玉皇經》出,玉皇上帝之神格於是確立 。

太極至尊

  道教尊玉皇上帝為總執天道之神,其神格則隨時間之推移而有演變。李唐獨尊「太上老君」,時玉皇位居「三清」之下,執「四御」之道。趙宋尊崇玉皇,北宋時道教乃奉玉皇為「現代天尊」,視為最高之神。南宋以降,以迄於今,道教崇奉「三清」為無極界之尊神,而以玉皇為「三清」所化之法身,代表「三清」行化宇宙,乃太極界最高之天神,尊號曰「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」。

  道經謂:玉帝君「昊天金闕彌羅天宮」,握有「統御諸天、綜領萬聖、主宰宇宙、權衡三界、總御萬靈」之至高權威,具有「開化萬天、造化萬物」之無邊法力,以「行天之道、佈天之德、濟度群生、無量度人」之無上功德,而為「天界至尊之神、萬天帝主」。

  玉皇上帝為統御諸天、總御萬靈,乃有「四極大帝」為之輔佐:北方有「北極紫微大帝」,總御萬星;南方有「南極長生大帝」,總御萬靈,主管萬靈之壽命長短;西方有「太極天皇大帝」,總御萬神;東方有「東極青華大帝」,總御萬類,主管救度眾生。玉帝賴四極大帝為之統制四方、統御萬天,而為「萬天帝主」。

  玉皇上帝既握有主宰宇宙之權威,具有造化萬物之法力,於是三界 ( 天界、地界、水界 ) 、十方 ( 東、南、西、北、東南、東北、西南、西北、上、下 ) 、四生 ( 胎生、卵生、濕生、化生 ) 、六道 ( 天道、神道、人道、地獄道、餓鬼道、畜生道 ) 皆歸其管轄。宇宙萬物統歸玉帝所掌,萬聖萬靈皆為玉帝所御,是以玉帝乃「天界至尊之神」。

  南宋以降,道教以「元始天尊」為萬物之元母,是為「無極界」之至尊;而玉皇上帝為宇宙之主宰,是為「太極界」之至尊。 《易》曰:『無極生太極』,劉海蟾謂:『道教先三清者,先虛無而後妙有,所謂無極、太極,非有尊卑之殊 。 』玉皇上帝之神格,至是已臻於無上之位矣 。

天庭總管

  中國民間之「天」神崇拜,自殷商以降,歷三千五百年,迄今仍視「天公」為至高無上之神明。「天生萬物」、「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」之觀念,深植於人心;「惡念初萌天必知」、「天理昭彰不可欺」「盡人事,聽天命」、「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」等箴言,影響中國人之行為與處事至巨。玉皇上帝高居天庭,俯視人間,三千五百年來,始終是中國人心目中至尊無匹之天神。

  中國民間之「天」神信仰,並未受國家祀典與道教經典之束縛,亦超越儒、釋、道三教之界限。民間崇奉玉皇上帝為「諸神之帝」,三教諸神與一切天神、地祇、人鬼,皆歸其管轄;又尊奉為「宇宙之主宰」,不惟授命天子以統轄人間,宇宙自然現象既受其支配,人類之禍福吉凶亦為其所掌握。中國人心目中之玉皇上帝,乃上界天庭之總管,三界 ( 天界、明界、幽界 ) 、諸教 ( 儒、釋、道 ) 神明皆受其統制。

  玉皇上帝居於天宮,唐代詩人所吟詠之玉皇,「天冕垂前旒」、「列侍如公卿」、「玉皇朝客滿花前」、「仙官立仗森幢幡」;天宮壯麗,群神隨侍,儼然人間皇宮。 《西遊記》所描寫之玉皇,號「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」,駕坐「金闕雲宮靈霄寶殿」,文武仙卿側立,天將天兵侍衛,百洞神仙排班,旁有仙童之引奏、玉女之傳言 。其文神有太白金星 、文曲星、丘弘濟真人、許旌陽真人、 ……… 等;其武神有托塔天王、哪吒太子、四大天王、二十八宿、九曜星官、五方揭諦、千里眼、順風耳、 ……… 等;四海龍王、雷部諸神、地藏王菩薩、十殿閻羅、 ……… 等,皆歸管轄;太上老君為其臣屬,西方如來亦聽其命 。

《西遊記》所描述玉皇上帝之權威,乃「諸神之帝」、「宇宙主宰」,總管天庭,具體反映民間所認定之玉皇神格與地位 。明代以後,宮觀所奉祀之玉皇神尊及其脇待,多受 《西遊記》所述之影響;臺灣民間信中之神明系統,亦據其所述而建構 。

玉皇祀儀

道教祭祀玉皇上帝有二節日:一是 正月初九 為玉皇聖誕,名「玉皇誕」,俗稱「天公生」;另一是十二月二十五日接駕玉皇上帝出巡,名為「迎玉皇」。

道教定玉皇上帝之誕辰為 正月初九 ,道教所以定此日為玉皇誕,蓋本於「天地之至數,始于一,而極于九」之義,且是時亦為「一陽之初始」。正月 、初九,乃極尊之日,惟有此日誕生,始能符玉皇上帝至尊之神格 。

  玉皇誕辰之慶壽,又稱「萬壽節」。民國以前,是日道教宮觀皆設大型祝壽道場,誦經禮懺,齋醮贊頌;佛教寺院亦有「齋天」 ( 設醮以祭 ) 之儀。而玉皇廟更是燈綵輝煌,前後數日演劇歡慶 ( 稱「天公戲」 ) ,附近士女結隊來觀,每宵達旦。民國以後,冬至祭天之祀典廢,主祀玉皇之宮觀,乃於午夜子時行祝壽祭祀大典,鳴鐘九響、擂鼓三通,誦贊、讀祝,行三跪十二叩禮,肅穆隆重。

民間之祭拜天公更是虔敬。泉籍民宅正廳前樑面向正門之中心,必懸有一香爐為「天公爐」,初一、十五,早晚焚香遙向天上禱念,而後插香於爐。 正月初九 「天公生」之前夕,全家齋戒沐浴,備上下桌,於正廳天公爐下設祭壇朝門外。上桌奉天公神座,供五菓、六齋、紮紅之麵線塔、清茶三杯;下桌供奉玉皇臣屬所用之五牲、紅龜粿等。九日子時,全家整肅衣冠,按尊卑挨次上香,對空禮拜,行三跪九叩禮。奠酒三巡,燒「天公金」,燃放鞭炮。

道教又以玉皇上帝於臘 ( 十二 ) 月二十五日,率諸神出巡天上,下查人間善惡,以定來年禍福。是日子夜至清晨,道觀需舉辦道場,以迎接帝駕。其接駕之科儀,包括請駕、讀表、焚疏、安座、設供、行禮、誦經 ( 《玉皇經》 、 《皇誥》 、 《心印妙經》等 ) ,甚為隆重。明代民間亦有迎 、送玉皇之習俗, 《帝京景物略》載:『 ( 十二月 ) 二十五日,五更焚香楮,接玉皇,曰玉皇下查人間也;竟此日,無婦嫗詈聲 。三十日,五更又焚香楮送迎,送玉皇上界矣,迎新灶君下界矣。 』《噶瑪蘭志略》亦載:『 ( 臘月 ) 二十五日,俗傳為天神下降,稽查善惡,是日焚香齋戒 。 』是知清代宜蘭亦有迎天神之習俗 。

玉皇神像

  道教創興之初,原無道像, 《老子想爾注》云:『道至尊,微而隱,無狀貌形象也 。但可從其戒,不可見知也。 』玉皇上帝乃「天」之神,「天」蒼蒼,渺茫而無形,是以唐代以前未有玉皇之塑像 。民間崇拜「天」神,既敬且畏,更多忌諱,致不敢雕塑其神像,惟設「天公爐」以拜之;庶民如是,帝王祭天亦然,冬至郊祭,惟供「至上神昊天上帝」之神位以祀之。清代臺灣主祀玉皇之神廟,除彰化「元清觀」外,均無塑像,今臺南市「天壇」仍之,惟設「玉皇上帝聖位」之神牌以祀。

  唐代以降,始有玉皇上帝之神像。唐代詩人之詠玉皇,綜諸家之描述,玉皇之形象、服飾與侍御若有定式,一如人世間之帝王。據此推知,唐代必已有玉皇之造像與寫圖矣。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,建「玉清昭應宮」以奉玉皇神像,至是以後,為玉皇塑像蔚然成風。 《西遊記》問世後,民間為玉皇所寫之圖或所造之像,則多本其描述,其造型一如唐宋皇帝 。

  玉皇上帝之寫像,見存者以元代山西永樂宮壁畫中所繪為最著,此像玉皇身著九章法服,頭帶十二行珠冠冕旒,手持玉笏,一如奏漢帝王之造型。玉皇之塑像,則以現藏上海白雲觀之明代銅鑄坐像為最聞名,此像高一. 八公尺 ,重約三噸,可視為明代玉皇塑像之典型。明清木刻版畫所見之玉皇,或坐或立,無不「重旒執圭」。今臺灣宮廟所奉之玉皇神尊,多為光復後所雕塑者,亦以身穿龍袍、頭冠冕旒、手執玉笏之造型居多。

玉皇神廟

  玉皇上帝為道教所奉之尊神,中國各地皆有著名之玉皇廟,而主祀其他神祇之道觀,亦多建有玉皇殿。明、清時代之臺灣,天公信仰隨閩粵移民而深入民間。民鄭時代,以臺灣草萊初闢,民間崇拜玉皇,因不敢冒瀆神靈,故改迎奉「玉皇太子」以祀之,名之曰「太子廟」。清領臺灣後,以清廷有禁「私家告天拜斗、燃點天燈」之律令,故民間多於民宅正廳懸「天公爐」,或於寺廟正殿前庭置大香爐,以為望天膜拜插香之用。清領時期,臺灣主祀玉皇之神廟,其數甚少,有之亦僅奉玉皇神牌,或依舊俗奉祀「玉皇太子」。迨臺灣光復後,專祀玉皇之神廟漸多;而主祀其他神祇之宮廟,亦紛紛增設玉皇殿以祀之。

  台灣舊俗所奉祀之「玉皇太子」,一謂係玉皇之長子,一說為玉皇之三子。按道教所述之 《高尚玉皇本行集經》、民間所流傳之「張玉皇」神話,皆無「玉皇太子」之記述。然道教與民間信仰,既賦予玉皇以人格,民間又有視「西王母」為玉皇之后、「碧霞 元 君」為玉皇之女、「灶神」為玉皇三子(一說為玉皇女婿)等傳說,則玉皇之有太子,亦為情理之常。台灣民間奉祀「玉皇太子」,一如漳州俗信奉祀「三官大帝」,皆因玉皇巍峨至尊,庶民不敢冒瀆之故,此更足微臺人崇拜玉皇之虔敬 。

   臺灣專祀玉皇之神廟,其正殿多名「靈 ( 凌 ) 霄寶殿」。其廟名,或稱宮,或稱廟,或稱觀、壇、堂,然民間一例俗稱「天公廟」。其神號,或稱「玉皇上帝」,或稱「昊天大帝」,或稱「玉天大帝」,敬稱曰「玉皇大天尊」。開基神,或為移民渡臺時所奉之神尊,或為原鄉之天公令旗,或為家宅所供之玉皇神牌;新建之神廟,則多為分靈。臺灣光復以前所建之天公廟,原屬區域性之信仰,如今信徒遍布全島,遠及海外,多已成全國性之信仰中心。


 


 
 
宜蘭頭城草嶺慶雲宮: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濱海路七段33號
電話:03-978-1075˙978-1575 傳真:03-9781351 mail:dali.s7br33@msa.hinet.net